打造核心竞争力

2018-05-04 09:43:42      点击:


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。尽管我国创新能力日益增强,但部分行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。

比如,在人工智能领域,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,在智能监控、生物特征识别、无人驾驶等领域抢占先机,一批龙头企业加速成长。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仍面临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的处境,尤其在基础理论、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、高端芯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,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。

这其中,有工业基础、人才短缺等众多原因。但不得不承认,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强、创新能力不足,尤其是在芯片、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。

当前,科技的每“一小步”都将带来市场拓展和产业发展的“一大步”。在信息快速流通转化的“数字时代”,前沿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、紧迫性远大于过去任何阶段。当前,我国有巨大的市场优势、劳动力优势、资本优势和体制优势,要在技术、产业、政策上共同发力,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,加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。

一方面,要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,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坚,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。另一方面,要培育高端高效的产业体系,围绕重点、难点,加快创新应用,布局产业链高端,全面提升质量和效益。

搞创新,首先要“沉下来”。在互联网与各垂直领域深度融合的当下,尤须沉下心做创新,打磨每个细节的改进,让创新“赋能”各行各业,而不是热衷概念炒作,追求眼球效应和点击率。

产业发展,标准先行。标准是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基石。近年来,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,但在质量效益等方面尚有待提高,这就需要一大批高水平、高质量的标准集群,引领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。好消息是,工信部近期表示,我国将在5G、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,加快推动中国标准“走出去”,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与此同时,还要保护好科技创新成果,最大化形成科技创新合力,加快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。

越是产生革命性变革的技术,越诞生于协同演化、动态开放的创新系统。因此,要想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,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必由之路。

为此,近一段时间以来,国家密集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——多部委联手推动确立国家创新平台、明确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“三步走”发展目标、深化“互联网﹢先进制造业”发展工业互联网……

这说明,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推动力。中国正以“创新”为抓手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,牢牢把握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。

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创造的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,中国提供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稳步增加。

从理念到政策,从行动到成效,中国正在身体力行:核心技术是最大“命门”,只有紧紧抓在自己手里,才不会受制于人,才能牢牢占据全球价值产业链的高端。

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信号
电话400-655-7007